颯姐團隊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什麼叫做實體資產代幣化-RWA,在此就不再贅述RWA的基本概念了。
實體資產代幣化(RWA)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區塊鏈、Web3領域中的重要應用,並且由於其與現實世界的資產存在較好的連動性,能夠將自身的技術特性賦能現實資產,使這些現實中的資產能夠在幾秒鐘內在全球範圍內轉手流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實體資產的1USDT等於多少美金?流動往往受限於物流速度、海關政策等,往往數天、數月才能完成轉手。
從這個角度而言,提高資本效率、節省營運成本是RWA的核心優勢,但也是RWA的困境。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的創投部門早在2015年的報告中便稱:到2022年,分散式帳本技術可以為銀行減少150億至200億美元的跨境支付、證券交易和監理合規成本。
但我們從2023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頭看,這項預言並沒有成真,usdt詐騙dcard區塊鏈和代幣化並沒有得到銀行業的廣泛接收,時至今日也沒有為傳統的金融係統節約大量的交易成本。那麼,RWA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上週,福布斯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華爾街的RWA潮流正在偃旗息鼓》,文章寫道:「無論是在貝萊德和高盛、花旗或摩根大通,所有員工都在說代幣化是未來的趨勢,但隻要投資人不信任加密貨幣市場,這種情況就永遠不會發生。」
確實,虛擬資產領域長期以來總是Pi 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負麵新聞,從近期香港的JPEX詐騙案、新加坡洗錢案,到更加久遠的FTX破產案,虛擬資產投資者們不斷在一次次被收割中越來越少,僅存的投資者也變得更加謹慎。虛擬資產圈需要更多優質、長期的專案才能在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中重建信心。
此外,颯姐團隊認為,基礎設施的缺位及技術缺陷也阻礙了RWA的發展,不同區塊鏈係統的互通性阻礙了代幣的流動性,進而使得RWA難以成為世界商業主體廣為接受的一種資產。這一點,我們從某些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發行的實驗性債券產品中就能窺見一二,這些債券產品受限於可操作性的問題,目前很難在二級市場上流通。